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合力托举 让乡村儿童享受阅读之美

编辑/2021-06-05/ 分类:杰邦故事/阅读:
【研究报告】 合力托举 让乡村儿童享受阅读之美 ——2020年我国乡村儿童课外阅读情况研究报告 作者:费冬梅(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馆员) 编者按 在少年儿童的成长道路上,书 ...

【研究报告】

合力托举 让乡村儿童享受阅读之美

——2020年我国乡村儿童课外阅读情况研究报告

作者:费冬梅(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馆员)

编者按

在少年儿童的成长道路上,书籍如同良师益友陪伴在侧,对其心灵滋养、审美塑造、知识储备、眼界开阔等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少年儿童的心灵都是敏感的,准备接受一切美好的东西。”只有全面提升少年儿童阅读水平,才能使民族文化素养扎牢根须,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夯实基础,“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既定目标也才能在“十四五”时期落到实处。

由于当前我国城乡发展不够均衡的状况现实存在,乡村儿童的阅读环境、整体水准也与城市儿童存在一定差异。六一国际儿童节刚刚过去,光明智库关注乡村儿童阅读状况与未来发展,以学者之思、记者之眼,助推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期用书籍的力量,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美好心灵,砥砺品格、增长本领,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浙江湖州长兴县某儿童之家阅读驿站内,志愿者为孩子们讲解儿童绘本。新华社发

近年来,赠书助学进校园活动丰富了孩子的文化生活。图为甘肃兰州某小学学生展示获赠图书。新华社发

在贵州贵阳某小学举办的“阅读红色经典 致敬百年征程”读书日活动上,老师带领孩子们阅读。新华社发

广西柳州黔桂乌英苗寨的孩子们在阅读刚刚获赠的图书。新华社发

图表数据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全民阅读”连续八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中,乡村儿童的阅读现状及需求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支持。今年,中宣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加大服务力度,倡导家庭阅读、亲子阅读,重视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城市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群体的基本阅读需求,加强面向残障人士、务工人员等群体的阅读服务,有针对性地做好重点和特殊人群的阅读工作”。

为充分了解当前乡村儿童阅读的基本情况,促进乡村儿童阅读的政策支撑与社会支持有力提升,笔者主持开展了2020年度乡村儿童阅读调查,调查对象为学龄前和小学阶段的乡村儿童及养育人,范围覆盖江苏、山东、浙江、上海、陕西、江西等省份。调查通过网络调研和线下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调研发现,经过近年来的持续努力,乡村儿童阅读状况与供给情况已有很大改善,但短板仍存,需要在阅读数量和质量上继续强化。

1、亮眼成绩 阅读诉求、购书数量、家校督促均提升

藏书量和年购买图书量均有所提升。随着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广大农村地区区域性整体贫困得以解决,乡村家庭日常收入普遍增长、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对儿童的课外阅读支持力度随之明显加大。本次调研发现,多地乡村儿童家庭的藏书量和年购书量相较往年都有所增长。2018年,亚马逊中国携手中国扶贫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乡村儿童阅读报告》显示,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74%的受访乡村儿童一年阅读课外读物不足10本,36%的儿童一年只读了不到3本课外书;超过71%的乡村家庭藏书不足10本。而此次调研显示,受访者家中藏书在10本以上的家庭占比为56.13%,其中藏书50本以上的家庭占比22.87%。每年给孩子购买课外书10本以上的家庭占比27.11%,每年购买5~10本的占比47.43%。当前,国内大中城市纷纷兴起“绘本热”“亲子共读热”,对乡村儿童阅读也有带动。

超九成乡村儿童家长已经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调研中,91.29%的家长认为学校开展相关阅读课程十分必要,并表示愿意为孩子购置图书。在图书内容选择上,乡村儿童家长最倾向于选择“中外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其次是“城市生活主题的图书”;再次是“呈现乡村生活图景的童书”。除了重视纸版阅读,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占比64.31%)还意识到了“听读”的重要性,会主动给孩子购买故事机等听读设备。

乡村学校积极采取行动督促家长为孩子阅读创造环境,家校传导作用明显。调研发现,65.49%的乡村小学教师会积极、持续地向学生推荐阅读书单;16.78%的老师会推荐但不够持续;从不推荐课外阅读的老师只占17.72%。此外,学校还会通过开展“全家爱阅读”“亲子阅读百日打卡”等活动,鼓励乡村家庭积极开展持续性阅读。在家校合力带动下,儿童自身的阅读兴趣也得到加强,放学后积极主动阅读课外读物的乡村儿童占比47.05%。

2、待补短板 图书资源、阅读空间、读书指导须跟上

虽然进步显著,但调研中也发现,当下乡村儿童阅读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

阅读资源不够丰富,家长购书受价格等因素影响较大。调研发现,不少乡村儿童依旧面临着高品质读物不足的境遇,在乡村书店能够便利购买的图书多为教材教辅类,以及内容相对陈旧、类型较为单一、吸引力不足的儿童读物,原创童书、绘本和海外引进的高质量图书资源相对匮乏。与此相应,乡村儿童家庭在图书资源上的投入和购买力远低于城市儿童家庭。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受访者中乡村多子女家庭比例较大,达78.73%,受限于家庭经济水平,家长购买图书最看重的是价格,而非城市儿童家长看重的图书主题、内容、质量、装帧以及设计等因素。42.13%的乡村儿童家长能接受的图书价格在“10~20元”,16.51%的家长只能接受10元以内的图书。“50元以上”等价格较高的精装书,只有4.03%的家长表示会考虑购买。

乡村公共阅读空间和文化活动场所等配置不足。在家庭和课堂之外,图书馆、书店、绘本馆、大型书展等公共阅读空间是营造儿童阅读环境的重要场所。在乡村,虽然此类公共阅读空间已有很大拓展,但总体而言尚显不足。

调研显示,34.3%的受访乡村学校没有开放的图书室,29.88%的学校虽然配有图书室,“但很少对学生开放,只提供给老师阅览”。乡村图书室的藏书中,占据比例较大的是理论读本、农业相关技术类图书、面向成人的文学类名著或通俗读物、期刊等,以及各类教辅、练习册,缺少具有时代感和针对性的儿童读物。至于书店,34.99%的受访家庭反映“家附近没有书店,买书不方便”,35.77%的家庭附近“有书店,但图书以教辅为主,适合儿童的课外读物很少”。在乡村家长中,带孩子去过图书馆或书店等公共阅览空间专门读书、亲身体验过公共文化氛围的占比仅为34.22%。

缺乏有效的阅读指导和代际的阅读影响。调研发现,当下乡村儿童中留守儿童依然占据较高比例。隔代养育、亲子分离、养育者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等现状,致使乡村儿童普遍缺乏城市儿童习以为常的“亲子共读”体验,也很少受到悉心的阅读指导和正向的代际影响。受访者中,53.5%的家长认为自己不会引导,“家里有了书孩子也不爱读”。

调研发现,此次受访的乡村儿童养育人中,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者占60.04%,高中文化程度者占21.17%。51.65%的养育人表示“家务太忙,闲不下来”,自己闲暇时有读书习惯的仅占17.19%。因此,“几乎从不陪伴孩子阅读”的乡村家庭占比21.12%,“曾陪伴孩子阅读,但不频繁”“寒暑假会陪伴孩子阅读”的家庭占比66.25%,经常一起阅读的仅占比12.62%。

此外,乡村图书室在借阅指导、阅读指导上也缺乏专业人员服务,面向少年儿童的专业指导普遍不足。

3、各界协同 改善乡村儿童阅读现状

“有书可读”是前提——加大精准供给力度,鼓励面向乡村的儿童文学作品创作、出版和阅读推广。在当前童书出版领域,大量原创图画书和引进绘本以城市为背景,针对中国乡村儿童成长背景和阅读特点的图书,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显不足。对此,应鼓励童书作者、插画家及出版界积极关注乡村儿童的阅读需求,针对乡村儿童实际情况创作出丰富多彩的儿童读物,并对优质的传统儿童阅读资源进行符合时代需求的开发与编写。在出版形式上,应积极策划、出版一批价廉物美的平装书,让乡村家庭有能力购买。在此基础上,研制推出一批真正适合乡村儿童阅读的书目。

“有人指导”是关键——提升乡村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和阅读推广能力,指导乡村儿童“会读书”。要利用好全国语文教学改革、倡导“大语文观”的背景,进一步加强乡村学校师资建设,提升乡村教师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及文学作品教学设计能力,鼓励他们开发出适合乡村儿童特点的阅读指导课程。可设立专项阅读推广基金,搭建乡村教师“阅读推广人”网络平台,加强经验交流和分享。此外,还要加强乡村教师的培训工作,完善、促进乡村教育系统和城市教育系统互助合作,组织乡村教师到高校进修或邀请专家到乡镇授课,对乡村教师提供针对性帮助。

“有地读书”是保障——加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增强家庭的阅读氛围。一方面,可推动各地政府部门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乡镇图书馆、乡村图书室、乡村书店的配备和经营,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服务工作,提升图书馆、图书室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促其掌握儿童心理学、儿童文学、童书出版等领域的基础专业知识,以更好地为乡村儿童提供阅览服务;另一方面,在硬件建设的基础上,疏通、优化各乡镇已有图书馆、图书室儿童书籍的购买、捐赠和借阅渠道,增加适合儿童阅读的图书数量,优化馆藏图书和捐赠图书质量。比如,适当购买一些价格较高的精装书、科普百科书和立体书等。各地可充分调动民间公益力量,鼓励和支持各类公益组织、热心人士筹建民间图书馆,并对在乡村开办书店给予政策支持和适当经济补贴。

此外,还要做好家庭阅读氛围营建工作,家长与孩子协商好每天或每周固定的阅读时间,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这个固定的时间段里,家长应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家务和手机,陪伴孩子开展多形式阅读。

学校督促添动力——建立课外阅读激励和指导机制。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应鼓励有余力的乡村中小学设置特色课程,建立机制促进乡村教师开展课外阅读激励和指导,并在乡村教师的绩效考核上给予适当体现。比如,可以鼓励学校和相关教育机构自编适合本乡本土特色的讲义,作为阅读课程之外的辅导课程。通过小范围的乡土讲义编写和阅读,将乡村儿童身边的日常生活,所在村庄的历史、现状、生态地理等知识纳入课堂,并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师生互动,将书本的学习和日常乡村生活实践相结合,共同促进乡村儿童对民间文学、民间文化、家乡风土人情的学习和了解,培养乡村儿童对乡土的认同与情感。

城乡共享扩资源——促进城乡儿童线上阅读资源交流共享,缩小城乡儿童阅读的“数字鸿沟”。在今天的数字化时代,海量阅读资源存在于网络中。建议为乡村中小学配置可长久使用的广播(直播)装置,引入城市儿童“听读”资源,促进城乡儿童阅读资源互动与共享。还可充分发挥乡村普遍配备的广播作用,精选一些优秀的乡村题材、革命历史题材、少儿题材文艺作品及优秀的儿童科普读物,在符合儿童作息的时段播放。此外,可开发公益助读网站和相关阅读App,增加优质资源共享。同时,应对乡村家长、儿童进行适当培训,帮助其养成数字化时代的检索意识与搜索技能,学会利用互联网上官方机构或优质机构提供的免费阅读资源,了解并逐步适应数字阅读。

破解乡村儿童课外阅读之困,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创作者、图书出版界等发挥合力,让孩子们在阅读中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03日 15版)

[ 责编:徐皓 ]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广告 330*360

热门文章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广告 330*360
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杰邦生活产经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新闻自媒体联系QQ:327004128 邮箱:327004128@qq.com Copyright © 2015-2017 杰邦生活产经网 版权所有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