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庄三变
编辑/2021-04-14/ 分类:杰邦创投/阅读:
风景宜人的马庄村新貌。 (资料图片)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作为“全国文明村”“中国十佳小康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效明显。昨日的小村庄如何实现华丽蜕变?经济日报记者走进马庄 ...
风景宜人的马庄村新貌。 (资料图片)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作为“全国文明村”“中国十佳小康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效明显。昨日的小村庄如何实现华丽蜕变?经济日报记者走进马庄村发现,通过大力发展乡村产业、积极开展生态建设、不断丰富民众精神文明,这里已形成富裕文明、安乐祥和的喜人局面,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佼佼者。
这里,住的是最朴素的农民,却组建出高大上的铜管乐团,奏遍大江南北;这里,不产草药不产布,却缝制出了享誉全国的马庄香包,年产值近千万元;这里,曾是一片采煤塌陷区,如今却变成碧波万顷的国家级生态湿地公园,化身网红打卡地。这里,就是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街道马庄村。
这一有着艰苦创业传统的小村庄是如何实现华丽蜕变的?近日,记者走进马庄村,近距离观察这个村庄的改变。
一进村,吹拉弹唱的音乐声萦绕耳畔,从香包中飘来的中药清香弥漫空中。不远处,塔吊林立,10多个文旅、农旅项目建设正酣,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一切都在告诉人们,马庄实现了蜕变。
以文化人 面貌变新
“西西拉西多呦,西西拉西多……”在一幢白墙灰瓦的小别墅院里,马庄乐团的小号手王娟正在排练新曲。“因为疫情防控演出少了,但也不能闲着,俺把这幸福日子唱着过。”说话间,王娟即兴跳起舞来,舞步轻盈,舞姿优雅,眼前这个翩翩舞者竟是地道的农民。
“农民乐团成立33年来,先后演出8000多场,从田间地头走上了央视春晚,甚至走出国门,打响了马庄的知名度。”马庄乐团团长孟辉说,农民乐团坚持演农村事、说农家话、道农民情,他们不仅是文艺表演团,还是政策理论解读员、时事政治宣讲员、法律法规宣传员。
“文化兴村这条路,我们走对了。”马庄村原党委书记孟庆喜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依靠采煤,马庄农民的腰包逐渐鼓起来,但精神空虚、思想混乱等问题随之而来,村两委决定以文化润村的方式把农民精气神“聚”起来。“当时拿出3万多元组建苏北第一支农民铜管乐团,遭到不少人质疑,但我们坚信,增强乡村文化自信与发展经济相辅相成。”孟庆喜说。
如今,马庄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先后组建了百人锣鼓队、民俗文化表演团等,村里近一半的农民经常参加各种文化活动,活动内容层出不穷。为此,村里添建了图书馆、文化广场、文化礼堂、村史展览馆,常态化举办电影放映、文化科学知识讲座等,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浓厚文化氛围。
行走马庄,记者感受到由乐团掀起的“文艺风潮”改变了村民的素养气质,幸福、自信、乐观成了当下马庄人的精神风貌。
去旧立新 乡村变美
在马庄文化礼堂二楼向东眺望,长长的休闲广场尽头,连接的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潘安湖湿地公园,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游船穿梭,点缀其中。
“过去的坑洼采煤塌陷区变成了碧波万顷的大湖,这是怎么做到的?”当年,最早返乡在景区当船娘的村民朱雪宁见到老孟书记,第一句话就问。
“马庄经历过两次转型,2001年,马庄所有煤矿全部关停,产业从地下转到了地上,建起了化工厂、水泥厂等16家企业。到2013年,这些企业也陆续关停了。”孟庆喜说,2012年,贾汪区在面积最大的一块采煤塌陷地上,建成了1.1万亩的潘安湖湿地公园。
依靠着湿地公园,马庄村能做什么? “发展旅游。”马庄村党委书记毛飞说。
在马庄下设的自然村——真旺村,柏油马路整洁宽阔,精美别致的文化墙上,门楼子挑起飞檐,搭在新改造的乡村别墅青砖黛瓦上,尽显乡村之美。
“这两年,村庄整治全面升级,每个自然村都打造成特色建筑群落。随着一批休闲采摘、农旅观光、特色民宿项目建成,这里成了网红打卡地。”毛飞说,以湿地公园为依托,以乐团和香包为招牌,马庄村容村貌脱胎换骨,2020年吸引了40万人次来村旅游。
产业兴村 口袋变富
因为香包销售火爆,马庄香包传承人王秀英老人开了一家香包工作室。去年,店里来了一位大学生徒弟——王秀英的孙女孙歌尧。
“回来传承手艺,希望能给香包注入新的活力。”在孙歌尧的指引下,记者看到,由她设计的钥匙扣、项链、十二生肖造型的香包,融入了时尚和青春的元素。
小小香包,看似不起眼,背后却蕴含了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产业。
马庄村村委会北侧有一个古色古香的院落,院内建有香包制作室、体验馆、研发工作室和香包展示销售馆。2018年,马庄村将2000多平方米旧厂房改造成香包文化大院,将香包生产推向了一体化。
“院里常驻工人有60多名,村里还有100多户、300多人直接从事香包生产销售。2020年马庄香包产销实现逆市增长,产值近千万元,从业人员年均收入超4万元。”马庄村文旅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厉慧卿高兴地说。
更让马庄村村民兴奋的是,投资上亿元的马庄文化大集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今年下半年将投入使用;1912马庄红街建设任务过半;以补齐香包产业链为背景的观赏药材种植将见成效……
“这些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提升马庄的旅游品质,马庄‘旅游饭’端得就更稳了。”毛飞说,“我们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走文化立村、文化兴村道路,守护绿水青山,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生态旅游,打造金山银山,让群众脑袋口袋一起富。”
在马庄村,似乎人人都有忙不完的幸福事。(蒋 波)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作为“全国文明村”“中国十佳小康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效明显。昨日的小村庄如何实现华丽蜕变?经济日报记者走进马庄村发现,通过大力发展乡村产业、积极开展生态建设、不断丰富民众精神文明,这里已形成富裕文明、安乐祥和的喜人局面,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佼佼者。
这里,住的是最朴素的农民,却组建出高大上的铜管乐团,奏遍大江南北;这里,不产草药不产布,却缝制出了享誉全国的马庄香包,年产值近千万元;这里,曾是一片采煤塌陷区,如今却变成碧波万顷的国家级生态湿地公园,化身网红打卡地。这里,就是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街道马庄村。
这一有着艰苦创业传统的小村庄是如何实现华丽蜕变的?近日,记者走进马庄村,近距离观察这个村庄的改变。
一进村,吹拉弹唱的音乐声萦绕耳畔,从香包中飘来的中药清香弥漫空中。不远处,塔吊林立,10多个文旅、农旅项目建设正酣,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一切都在告诉人们,马庄实现了蜕变。
以文化人 面貌变新
“西西拉西多呦,西西拉西多……”在一幢白墙灰瓦的小别墅院里,马庄乐团的小号手王娟正在排练新曲。“因为疫情防控演出少了,但也不能闲着,俺把这幸福日子唱着过。”说话间,王娟即兴跳起舞来,舞步轻盈,舞姿优雅,眼前这个翩翩舞者竟是地道的农民。
“农民乐团成立33年来,先后演出8000多场,从田间地头走上了央视春晚,甚至走出国门,打响了马庄的知名度。”马庄乐团团长孟辉说,农民乐团坚持演农村事、说农家话、道农民情,他们不仅是文艺表演团,还是政策理论解读员、时事政治宣讲员、法律法规宣传员。
“文化兴村这条路,我们走对了。”马庄村原党委书记孟庆喜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依靠采煤,马庄农民的腰包逐渐鼓起来,但精神空虚、思想混乱等问题随之而来,村两委决定以文化润村的方式把农民精气神“聚”起来。“当时拿出3万多元组建苏北第一支农民铜管乐团,遭到不少人质疑,但我们坚信,增强乡村文化自信与发展经济相辅相成。”孟庆喜说。
如今,马庄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先后组建了百人锣鼓队、民俗文化表演团等,村里近一半的农民经常参加各种文化活动,活动内容层出不穷。为此,村里添建了图书馆、文化广场、文化礼堂、村史展览馆,常态化举办电影放映、文化科学知识讲座等,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浓厚文化氛围。
行走马庄,记者感受到由乐团掀起的“文艺风潮”改变了村民的素养气质,幸福、自信、乐观成了当下马庄人的精神风貌。
去旧立新 乡村变美
在马庄文化礼堂二楼向东眺望,长长的休闲广场尽头,连接的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潘安湖湿地公园,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游船穿梭,点缀其中。
“过去的坑洼采煤塌陷区变成了碧波万顷的大湖,这是怎么做到的?”当年,最早返乡在景区当船娘的村民朱雪宁见到老孟书记,第一句话就问。
“马庄经历过两次转型,2001年,马庄所有煤矿全部关停,产业从地下转到了地上,建起了化工厂、水泥厂等16家企业。到2013年,这些企业也陆续关停了。”孟庆喜说,2012年,贾汪区在面积最大的一块采煤塌陷地上,建成了1.1万亩的潘安湖湿地公园。
依靠着湿地公园,马庄村能做什么? “发展旅游。”马庄村党委书记毛飞说。
在马庄下设的自然村——真旺村,柏油马路整洁宽阔,精美别致的文化墙上,门楼子挑起飞檐,搭在新改造的乡村别墅青砖黛瓦上,尽显乡村之美。
“这两年,村庄整治全面升级,每个自然村都打造成特色建筑群落。随着一批休闲采摘、农旅观光、特色民宿项目建成,这里成了网红打卡地。”毛飞说,以湿地公园为依托,以乐团和香包为招牌,马庄村容村貌脱胎换骨,2020年吸引了40万人次来村旅游。
产业兴村 口袋变富
因为香包销售火爆,马庄香包传承人王秀英老人开了一家香包工作室。去年,店里来了一位大学生徒弟——王秀英的孙女孙歌尧。
“回来传承手艺,希望能给香包注入新的活力。”在孙歌尧的指引下,记者看到,由她设计的钥匙扣、项链、十二生肖造型的香包,融入了时尚和青春的元素。
小小香包,看似不起眼,背后却蕴含了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产业。
马庄村村委会北侧有一个古色古香的院落,院内建有香包制作室、体验馆、研发工作室和香包展示销售馆。2018年,马庄村将2000多平方米旧厂房改造成香包文化大院,将香包生产推向了一体化。
“院里常驻工人有60多名,村里还有100多户、300多人直接从事香包生产销售。2020年马庄香包产销实现逆市增长,产值近千万元,从业人员年均收入超4万元。”马庄村文旅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厉慧卿高兴地说。
更让马庄村村民兴奋的是,投资上亿元的马庄文化大集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今年下半年将投入使用;1912马庄红街建设任务过半;以补齐香包产业链为背景的观赏药材种植将见成效……
“这些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提升马庄的旅游品质,马庄‘旅游饭’端得就更稳了。”毛飞说,“我们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走文化立村、文化兴村道路,守护绿水青山,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生态旅游,打造金山银山,让群众脑袋口袋一起富。”
在马庄村,似乎人人都有忙不完的幸福事。(蒋 波)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TAG: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