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廊坊:打通医疗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
编辑/2021-04-01/ 分类:杰邦创投/阅读:
去年末,在“2020中国家庭健康大会”上,河北廊坊市打通医疗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的典型经验受到关注。 近年来,廊坊市提出了以“健康家庭”为核心的“健康廊坊”发展思路。在深入推进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五项制度改 ...
去年末,在“2020中国家庭健康大会”上,河北廊坊市打通医疗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的典型经验受到关注。
近年来,廊坊市提出了以“健康家庭”为核心的“健康廊坊”发展思路。在深入推进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五项制度改革中,廊坊市探索出了一条“以人民为中心,以家庭为核心,汇集全业务、服务全人群、关注全生命周期”的医疗服务体系,为城乡群众家庭个体提供以“互联网+精准照护”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基础的城乡均等化医疗服务,打通了乡村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强化医疗基础设施
不久前,记者来到文安县高头卫生院采访。这是一座徽派建筑风格的基层卫生院,窗明几净,环境优雅。一路走过,门诊部、住院部、国医堂、预防接种门诊这些原本只在城区医院才有的科室在这里一应俱全。该卫生院院长郭会齐说:“卫生院去年刚刚建成,总投资达700多万元,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与原来的卫生院相比,硬件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乡村百姓看病是否方便,与基层医疗资源的配置有着直接关系。要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首先必须解决农村医疗设施落后问题。”廊坊市基层卫生科科长路广博告诉记者,廊坊在“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了10亿元以上资金改善乡村医疗设施。其中,文安县2018年以来20所乡镇卫生院先后投入1.3亿元资金,以标准、风格、样式“三统一”的原则进行新建和改造,其中新建6所、改造提升14所,并统一采购了彩超、心电图、脑电图、全自动生化分析等设备,床位由原来的714张增加到1081张。
此外,三河市累计投入1亿多元,对该市332所农村卫生室实施了标准化整体改建。每个村卫生室基础设施投资25万元,实现诊断、治疗、药房、处置、观察、健康教育6室独立分设,达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网络等条件。同时,为每所村卫生室投资5万元,配备了心电图机、中医理疗机、电针仪、除颤仪等医疗设备,所有卫生室都达到或超过了《河北省村卫生室主要设备基本装备标准》要求。在运行经费方面,三河市财政还为正式投入使用的标准化村卫生室每年拨付运行经费,使得卫生室的日常开销得到基本保障。
在文安县兴隆宫镇夏村,治愈出院的患者赵美乐对记者说:“以前卫生院条件非常落后,而且缺少诊断设备,村民生病基本都往县级以上医院跑。如今,镇卫生院不仅改造得很漂亮,还可以开展远程影像会诊。”
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在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中,高素质医务人员队伍始终是核心。在广大农村,高素质医疗人才匮乏是影响其健康发展的短板。为此,廊坊市非常重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通过大学生村医招聘、定向招录等方式,配齐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并对基层医护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全面补齐基层医务人员短缺的短板。其中,三河市从2011年就启动实施“大学生村医招聘工程”,截至目前,共招聘131名大学生村医,全部下沉到村卫生室,开展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缓解了乡村医生年龄老化的实际问题。对这些大学生村医,该市实行定编、定岗、不定人的管理模式,大学生村医所需经费全部由市财政承担。
在齐心庄镇夏辛庄村卫生室,从河北北方学院毕业的村医石晓南告诉记者,自己每月基本工资3000多元,每月还有药品零差率、公共卫生服务等补助,药品一律按照集中采购的价格进行零差价出售,药费开支全部纳入农村医保开支。这样一来就有效杜绝了“以药养医”的问题,有效减少了农民群众的开支,又使得过度医疗用药的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永清县为了保证基层人员的基本稳定,对全县卫生人员实行“县管乡聘村用”的管理体制,全县191名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落实劳动合同备案、信息登统、参保缴费等一体化管理,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还招聘乡镇卫生院劳务派遣人员和大学生乡村医生32名,充实到农村基层卫生室,一举解决了该县乡村医生专业水平低、人员匮乏等问题,为乡村群众创造了良好的医疗条件。
在三河市黄土庄镇卫生室,正在看病的村民李忠鹏告诉记者:“以前村里不仅缺医少药,而且没有诊断设备,医生专业水平也不高,看病不是往县城跑就是往镇里跑,一个来回少说也要多半天,还得花几十元钱路费。现在村里的卫生室不仅医疗条件改善了,而且由受过正规大学教育的医生坐诊,老百姓看病越来越方便了。”
创新服务管理机制
“在这里做检查,片子由县医院的大夫看,报告单再实时传送回来,跟在县医院看病一样!”在香河县渠口中心卫生院,渠口镇金庄村村民田景岩拿着香河县人民医院开具的心电图报告单说。
为进一步推进医疗健康事业城乡一体化发展,从2018年开始,香河县全面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全县有县级公立医院3家,镇级卫生院9家,村卫生室290家。目前,由3家县级医院牵头和9家乡镇卫生院组建了县域医共体,全部实现人事、财务、资产、业务、药品管理、绩效考核等统一管理。这样一来,就是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形成了一个共同体,打通了服务乡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香河县医共体的快速发展,正是廊坊全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联体建设的真实写照。作为国家级分级诊疗试点市,廊坊市按照“规划发展、分区包段、防治结合、综合监管”的原则,全面推开医共体建设,截至目前,全市所有三级公立医院、20余家二级医院、9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共建“首都儿科研究所·廊坊市儿童医院”儿科医联体、“通州妇幼保健院·廊坊市妇产医院”妇产科医联体、“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专科医联体等各种模式医联体29个。完成1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6家二级以上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实现人、财、物共管并正常运行。依托廊坊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30家县级医疗机构、40家乡镇卫生院的市县乡实现了互联网+的远程医疗全覆盖。
河北廊坊市卫生健康委主任杨庆华告诉记者,大医院的龙头带头作用很重要,其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北医院就是中国医科院在廊坊开发区建设的一家重点医院,总投资79.2亿元,规模为2600张床位。项目一期工程计划2021年底投入使用。它将成为廊坊市的旗舰医院,届时能带动廊坊的整体医疗水平跨上新台阶。
如果说基层群众出现的重病、急病诊治依赖于互联网+的远程医疗网络的全覆盖,那么基层群众中出现的慢性病、常见病则依赖于家庭签约医生的全覆盖。廊坊市广阳区爱民东道花园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张卓桥告诉记者,他们坚持“互联网+精准照护”工作主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医院作为百姓“健康守门人”作用。通过签约医生全覆盖,家庭医生签约1.35万余人,上门医治、护理、指导多达4600余户,整个社区范围内签约率达30%,续签率达80%。
“只有实现全民健康,才能实现全民的小康。廊坊市委、市政府对卫生健康事业高度重视,将‘健康廊坊’作为四大建设目标之一,要求下大力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我们要进一步奋发向上,建设健康家庭、构建健康廊坊,让卫生健康这个民生事业越做越好,越做越实。”杨庆华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宋美倩 通讯员 吴源生)
近年来,廊坊市提出了以“健康家庭”为核心的“健康廊坊”发展思路。在深入推进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五项制度改革中,廊坊市探索出了一条“以人民为中心,以家庭为核心,汇集全业务、服务全人群、关注全生命周期”的医疗服务体系,为城乡群众家庭个体提供以“互联网+精准照护”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基础的城乡均等化医疗服务,打通了乡村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强化医疗基础设施
不久前,记者来到文安县高头卫生院采访。这是一座徽派建筑风格的基层卫生院,窗明几净,环境优雅。一路走过,门诊部、住院部、国医堂、预防接种门诊这些原本只在城区医院才有的科室在这里一应俱全。该卫生院院长郭会齐说:“卫生院去年刚刚建成,总投资达700多万元,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与原来的卫生院相比,硬件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乡村百姓看病是否方便,与基层医疗资源的配置有着直接关系。要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首先必须解决农村医疗设施落后问题。”廊坊市基层卫生科科长路广博告诉记者,廊坊在“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了10亿元以上资金改善乡村医疗设施。其中,文安县2018年以来20所乡镇卫生院先后投入1.3亿元资金,以标准、风格、样式“三统一”的原则进行新建和改造,其中新建6所、改造提升14所,并统一采购了彩超、心电图、脑电图、全自动生化分析等设备,床位由原来的714张增加到1081张。
此外,三河市累计投入1亿多元,对该市332所农村卫生室实施了标准化整体改建。每个村卫生室基础设施投资25万元,实现诊断、治疗、药房、处置、观察、健康教育6室独立分设,达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网络等条件。同时,为每所村卫生室投资5万元,配备了心电图机、中医理疗机、电针仪、除颤仪等医疗设备,所有卫生室都达到或超过了《河北省村卫生室主要设备基本装备标准》要求。在运行经费方面,三河市财政还为正式投入使用的标准化村卫生室每年拨付运行经费,使得卫生室的日常开销得到基本保障。
在文安县兴隆宫镇夏村,治愈出院的患者赵美乐对记者说:“以前卫生院条件非常落后,而且缺少诊断设备,村民生病基本都往县级以上医院跑。如今,镇卫生院不仅改造得很漂亮,还可以开展远程影像会诊。”
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在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中,高素质医务人员队伍始终是核心。在广大农村,高素质医疗人才匮乏是影响其健康发展的短板。为此,廊坊市非常重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通过大学生村医招聘、定向招录等方式,配齐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并对基层医护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全面补齐基层医务人员短缺的短板。其中,三河市从2011年就启动实施“大学生村医招聘工程”,截至目前,共招聘131名大学生村医,全部下沉到村卫生室,开展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缓解了乡村医生年龄老化的实际问题。对这些大学生村医,该市实行定编、定岗、不定人的管理模式,大学生村医所需经费全部由市财政承担。
在齐心庄镇夏辛庄村卫生室,从河北北方学院毕业的村医石晓南告诉记者,自己每月基本工资3000多元,每月还有药品零差率、公共卫生服务等补助,药品一律按照集中采购的价格进行零差价出售,药费开支全部纳入农村医保开支。这样一来就有效杜绝了“以药养医”的问题,有效减少了农民群众的开支,又使得过度医疗用药的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永清县为了保证基层人员的基本稳定,对全县卫生人员实行“县管乡聘村用”的管理体制,全县191名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落实劳动合同备案、信息登统、参保缴费等一体化管理,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还招聘乡镇卫生院劳务派遣人员和大学生乡村医生32名,充实到农村基层卫生室,一举解决了该县乡村医生专业水平低、人员匮乏等问题,为乡村群众创造了良好的医疗条件。
在三河市黄土庄镇卫生室,正在看病的村民李忠鹏告诉记者:“以前村里不仅缺医少药,而且没有诊断设备,医生专业水平也不高,看病不是往县城跑就是往镇里跑,一个来回少说也要多半天,还得花几十元钱路费。现在村里的卫生室不仅医疗条件改善了,而且由受过正规大学教育的医生坐诊,老百姓看病越来越方便了。”
创新服务管理机制
“在这里做检查,片子由县医院的大夫看,报告单再实时传送回来,跟在县医院看病一样!”在香河县渠口中心卫生院,渠口镇金庄村村民田景岩拿着香河县人民医院开具的心电图报告单说。
为进一步推进医疗健康事业城乡一体化发展,从2018年开始,香河县全面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全县有县级公立医院3家,镇级卫生院9家,村卫生室290家。目前,由3家县级医院牵头和9家乡镇卫生院组建了县域医共体,全部实现人事、财务、资产、业务、药品管理、绩效考核等统一管理。这样一来,就是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形成了一个共同体,打通了服务乡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香河县医共体的快速发展,正是廊坊全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联体建设的真实写照。作为国家级分级诊疗试点市,廊坊市按照“规划发展、分区包段、防治结合、综合监管”的原则,全面推开医共体建设,截至目前,全市所有三级公立医院、20余家二级医院、9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共建“首都儿科研究所·廊坊市儿童医院”儿科医联体、“通州妇幼保健院·廊坊市妇产医院”妇产科医联体、“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专科医联体等各种模式医联体29个。完成1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6家二级以上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实现人、财、物共管并正常运行。依托廊坊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30家县级医疗机构、40家乡镇卫生院的市县乡实现了互联网+的远程医疗全覆盖。
河北廊坊市卫生健康委主任杨庆华告诉记者,大医院的龙头带头作用很重要,其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北医院就是中国医科院在廊坊开发区建设的一家重点医院,总投资79.2亿元,规模为2600张床位。项目一期工程计划2021年底投入使用。它将成为廊坊市的旗舰医院,届时能带动廊坊的整体医疗水平跨上新台阶。
如果说基层群众出现的重病、急病诊治依赖于互联网+的远程医疗网络的全覆盖,那么基层群众中出现的慢性病、常见病则依赖于家庭签约医生的全覆盖。廊坊市广阳区爱民东道花园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张卓桥告诉记者,他们坚持“互联网+精准照护”工作主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医院作为百姓“健康守门人”作用。通过签约医生全覆盖,家庭医生签约1.35万余人,上门医治、护理、指导多达4600余户,整个社区范围内签约率达30%,续签率达80%。
“只有实现全民健康,才能实现全民的小康。廊坊市委、市政府对卫生健康事业高度重视,将‘健康廊坊’作为四大建设目标之一,要求下大力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我们要进一步奋发向上,建设健康家庭、构建健康廊坊,让卫生健康这个民生事业越做越好,越做越实。”杨庆华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宋美倩 通讯员 吴源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TAG:
阅读: 扩展阅读:
下一篇:将“三农”问题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上一篇:畲乡茶企制茶忙